当下,印刷业正立足新发展阶段。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于今年6月份重磅推出“披荆斩棘创新路——精英印企主帅视频访谈”节目,汇聚了近二十家行业先锋企业,以标杆实践照亮产业升级之路。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,北京华夏视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华夏视科”)董事长张殿斌参与访谈,深度分享了华夏视科在应对行业挑战、释放新质生产力动能中的思考与行动,为印刷企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样本。
观看访谈完整视频
👇了解华夏视科创新发展经验👇
为帮助各位读者更好地记忆、理解访谈内容,特整理出访谈视频文字版介绍资料,感兴趣的同仁可阅览下文。
▍过去一年或者更长时间,贵企业经历的最大挑战是什么?是如何克服的?
如何平衡技术创新投入与市场需求成为华夏视科最大的挑战。
针对印刷业需求,华夏视科推出轻量化、模块化、易部署的检测设备,降低智能化改造成本。例如,胶印离线检测系统采用轻量化设计降低成本,胶印在线采用模块化设计,缩短安装停机时间到8小时以内,帮助印刷企业低成本快速落地,实现质量管控升级。
构建“印前防错+印中控制+印后拦截”全链条质检解决方案。印前采用“文件安全管控(图文安)+文件检测(图文通)”,印中采用“首样检+在线全检”,印后采用“成书六面检+内文抽检”,实现全流程印刷质量数字化管控。
构建生态合作,利用数据驱动发展。在实际生产中,通过 AI 质检工作站实行质量检测强制化管理,利用检测数据通过AI大模型分析,为客户提供工艺优化建议,让客户通过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提高,运营与管理水平的提升。
▍关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释放,您的看法是什么?本企业是如何开展实践行动的?
华夏视科在“技术创新”方面:
2018年,与河南新华合作研发的首台用于书刊首件检查的“胶印图像离线检测系统”,获得中国印工协科技二等奖。
2018年,与北京盛通合作研发了胶印在线检测系统,做到100%实时缺陷检测,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一本图书智能制造测试线装备产品。
2021年,与河南新华合作研发的首台轮转胶印在线检测系统,经过几年的技术迭代,检测效率提升到45000张/小时,同时连接精准踢废系统,实现产线自动检测到自动排废,获中国印工协科技二等奖。
2024年,与河南新华、南京爱德合作的书刊对版软件,在2019年版本上经过多次迭代,其中多页自动比对、文字识别、颜色检测功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
2025年,与河南新华合作开发的成书六面检,首次实现成书自动检测,填补国际空白。
近两年,胶印在线与胶印离线检测系统新增了颜色检测功能,做到印刷机按数据追色,改变了人眼判色主观性强、人工追色效率低下的问题,实现从传统“经验调参”模式向“自适应调墨”模式的升级。
华夏视科在“数据要素赋能”方面:
以印刷机检设备数据采集为基础,利用AI大模型、数据分析等技术,华夏视科研发的 AI 质检工作站、印刷质量数字化分析与评价系统等产品,高效解决了印企在数据管理和分析、数据挖掘和应用、管理建议和报告方面的问题。
华夏视科在“产业协同升级”方面:
致力于建设以质量为中心的敏捷型智能工厂,整合 AI 视觉检测、V-MES系统、智能物流 AGV、小型立库系统等,实现“检测-生产-仓储-物流”的敏捷型智能工厂模式,助力中小型印企“智能工厂”快速落地。
▍对于本企业目前所在赛道(传统赛道和新赛道)的整体状况,您有何见解?请介绍本企业在新赛道上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正在或即将进行的探索,以及您的实践体会
在“印刷质量检测”传统赛道上,华夏视科凭借印钞检测的技术优势,离线与在线等大张检测设备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,拥有占比超过70%的绝对优势,占据印钞、出版物、高端包装等大张品检市场主导地位。
在“智能工厂建设”这个新赛道上,华夏视科目前已推出 AI 质检工作站,质量数字化管理、缺陷分析、工艺优化功能,在北京印刷集团、新疆金版印务、辽宁新华等企业部署落地应用。
未来,华夏视科还计划基于通用大模型和印刷行业知识图谱,利用这些年积累的印刷检测数据,推出印刷行业垂直大模型,赋能客户高质量发展。
第一要义是修建“技术护城河”,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,并且保持迭代节奏。
此外,华夏视科在北京、苏州、上海、东莞、海口、南昌、成都、西安、石家庄等城市设立营销及售后服务机构,及时响应全国客户的诉求,教材季前的常态巡检服务为教材保产保驾护航。同时,我们构建了以“官网+微信+公众号+视频号”为核心的线上沟通渠道,敏捷响应国内国外客户的需求。
▍2025 年是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,您对印刷行业接下来的发展有何预期?
打通印前、印中、印后的数据,构建“文件加密+高质量印刷+AI自动检测+数据分析利用”的一体化管控模式,研发AI技术在生产及运营管理的应用,推动以质量为中心的数智化印厂,这必将是印刷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。